"碳排放"及其衍生的"碳峰值"、"碳中和"、"碳目標"、"兩個碳",以及相關的"氣候變化"、"綠水青山",都成為媒體和各種文件中的高頻詞匯。碳排放是溫室氣體排放的總稱或簡稱,溫室氣體中的主要氣體是二氧化碳。
二氧化碳是大氣中的主要溫室氣體,可以攔截地面反射的太陽光。因此,大氣中高濃度的二氧化碳將迫使全秋氣候變暖,導致嚴重的洪水、熱帶風暴、沙漠化和熱帶擴張。
據研究,在地球氣候演化的地質時代,地球氣候曾有過非常溫暖的時期。當時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非常高,達到3000pp-mv到7000ppmv。在22億到24億年前,6億萬到7.5億年前和2.8億年前,有三次大冰期。當時,數千英里的海洋被凍結并穿過冰層。后來大陸漂移、板塊的碰撞導致地殼變形、火山噴發,向大氣中"噴"出大量二氧化碳,增加了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。由于二氧化碳造成的溫室效應,以及風降低了太陽光反照率,地表溫度上升到臨界值,寒冷堅硬的熱帶冰開始融化。從那以后,氣候變暖加劇,并擴展到全球。之后,整個地球都變成了不結冰的"水球"。直到大約1億年前,地殼板塊運動減緩,地球氣候才進入穩定狀態。
自工業生活以來,溫室氣體的濃度已經遠遠超出了過去80萬年自然變化的范圍,在這80萬年中,二氧化碳主要是通過燃燒化石燃料產生的。在工業生活中,大量釋放的二氧化碳在大氣中積累,人類生活質量的提高也導致了大氣中額外的二氧化碳積累。
如今,為控制二氧化碳濃度,以2015年通過的《巴黎協定》為前提,將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總體布局,將增強國家自主貢獻,采取更有力的政策措施。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,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為目標。
風途新聞資訊